《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邮票原地详解

10月25日发行《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枚,面值1.20元。计划发行671.1万套,陈楠设计,画面中金黄的稻穗与广阔的田野巧妙同构,形成稻谷米粒的形状,画面右侧展现了“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原理图,北京邮票厂采用胶雕套印(局部压凸)工艺印制。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验田里发现一株形态特优水稻,在稻田里鹤立鸡群。这株水稻一穗达到230粒。通过第二年的试种,袁隆平发现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它证明水稻存在杂种优势,为袁隆平日后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带来启发。在海南岛,李必湖在当地农场技术员带领下,找到一片野生稻,并找到了3株雄性不育株。最后,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为水稻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1970年,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在这里发现了一株长相异常的野生稻,给它取名为“野败”,意思是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株“野败”,让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改写了世界水稻育种史。1973年,袁隆平已经转到了湖南省农学院,并在那里继续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培育工作。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湖南长沙1984年创办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感谢陶伟先生的指正,依据现有的资料原地邮局:马坡岭邮政支局,地址长沙芙蓉区远大二路679号东业上城嘉苑1号栋1131,邮编:410125。

 志号2023-22
(1-1)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
邮票规格33×44毫米
整张规格172毫米×172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版  别胶雕套印(局部压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陈楠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
计划发行数量671.1万套 

参考文献:天涯邮说公众号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