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发行《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

2025年7月27日发行《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1套5枚。邮票图案名称为: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全套邮票面值5.5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为套票570万套,版式二69.3万版。由王虎鸣设计,干止戈编辑,河南省邮电科技有限公司胶雕套印(采用局部烫印)工艺印制。
永定门作为北京外城的正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是为防御外敌和保护城南商业区而建,也是南方物资进京及皇家祭祀天坛、先农坛的重要通道。1950 年代,因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城楼于 1951 年被拆,箭楼于 1957 年被拆。2004 年,参照清代《乾隆京城全图》样式,在原址北侧约 15 米处复建了城楼,成为南中轴线上的文化地标。​


正阳门(前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 年),初名 “丽正门”,明正统年间改名,是内城正门,规模和规制在京城城门中最高。它历史上多次损毁,1860 年箭楼被英法联军焚毁,1900 年城楼、箭楼又被八国联军烧毁,瓮城也被炸毁,但均未整体拆除,1903 年清政府按原制重建,1915 年瓮城被拆以改善交通。此后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城楼和箭楼为历史遗存,现为北京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初名 “承天门”,1457 年被雷火焚毁,1465 年重建,1644 年再次被毁,1651 年重建后改名 “天安门”。作为皇城正门,它从未被拆除,1949 年后多次修缮,1952 年修复解放战争中的弹痕,1970 年进行 “落架大修” 保留 70% 原构件,2009 年、2019 年为国庆庆典再次修缮,始终保持明清风格,是中国重要的政治象征和历史见证。​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 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初名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它历史上未曾被整体拆除,虽历经多次天灾人祸,如火灾、战乱等,部分建筑曾遭损毁,但均得到了及时的修复与重建。例如清代对故宫内的宫殿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局部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性修缮,包括修复宫殿屋顶、墙体,保护文物等,使这座皇家宫殿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如今成为故宫博物院,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辉煌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钟鼓楼的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 年),初为 “齐政楼”,钟楼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 年)后被毁,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二者按原制重建定型。它们作为古代城市报时中心,从未被拆除,清代乾隆年间曾重修钟楼,民国时期停止报时后建筑闲置但主体完整。2000 年进行大规模修缮,2001 年对外开放,现为展示中轴线历史与报时文化的博物馆,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地标建筑群之一。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发表回复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