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集邮学术论文评选结果9月9日在北京正式公布。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31篇、评委论文4篇、纪念奖151篇,涌现出一批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邮政学术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名单已全数录入,请下拉刷新一下查看💐💐。
一等奖获奖作品题材重大、研究深入。上海市戴宇的《晋察冀边区抗战胜利纪念邮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邮政历史》和新疆谢伟景的《抗战时期新疆的国际邮路(1937-1945)》深入探讨了特殊历史时期的邮政运作。广东省徐胜的《二战期间中国国际信函检查邮件》聚焦邮件检查领域,北京市何欣的《纪4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日期考证》则体现了严谨的考据精神。浙江省张雄的《晋西北八路军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的通信邮路考证》和江苏省张晓钢的《二战亚洲战区盟军军事邮政的运作——以中国驻印军、援华美军邮件为例》从军邮角度丰富了抗战邮政史研究。
二等奖作品研究视角多元,地域特色鲜明。广东省刘盛平、麦国培合作的《抗战胜利后驻越南河内军邮局寄广西南宁邮件考》和蔡少明的《抗战期间汕头邮政“华侨汇票”邮政史》展现了地方邮政史研究的深度。上海市祝建国的《抗战前期的中华邮政—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和四川省李中东的《邮品记录下的“飞虎队”来华参战始末》勾勒出抗战邮政的历史脉络。安徽省查德福的《抗战时期的“出征军人家书”美术军邮简》、云南省刘海喜的《以军邮实寄封为线索寻觅抗战时期的盟军开远机场遗迹》等论文均从独特角度丰富了抗战邮政史研究。
三等奖作品覆盖面广,研究细致入微。四川省杨坤的《东北封邮及通邮中的西伯利亚邮路》、安徽省陈云钢的《抗战时期陕西划线“伍角”加盖邮票发行时间探究》等论文体现了扎实的实证研究。广东省蚁健的《抗战期间“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暨沙鱼涌邮政史》、浙江省曾晓炜的《邮路变更见证中华邮政突破日军对华交通封锁》等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内蒙古董和平、董辰婧的《一枚少见的见证抗战胜利晋绥丰镇挂号实寄封》、广东省袁文的《以邮证史——抗战封片印证中山大学北迁粤北的烽火往事》等作品通过具体邮品见证了抗战历史。
这些获奖论文不仅丰富了我国集邮学术研究宝库,更通过邮政史这一独特视角,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阔历史,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学术厚礼。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