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太极拳》特种邮票图案终于亮相,其原地的归属也趋于明朗。太极拳武术项目的拳种之一,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一项普及极广的健身体育运动项目。太极拳六种起源说中以元末明初的张三丰(湖北十堰)、明末清初陈王廷(河南焦作)最为人熟识,主题原地选此两地皆可,新中国成立后,体委将太极拳归类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改革开放后,还原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陈家沟创)、杨氏(陈家沟弟子创)、武氏(陈家沟弟子创)、吴氏(杨氏弟子创)、孙氏(武氏弟子创)、和氏(陈家沟弟子创)等派别,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出现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氏等太极拳流派,诸多门派溯源均出自河南温县陈家沟。2020年12月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根据正式公布的邮票名称和主图表现内容和招式作为判断依据,这套邮票的3枚主图图1为陈氏太极拳、图2为陈氏太极剑,图3为陈氏推手,故主图原地选用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最为贴切。
邮票图案拟表现拳术、器械、推手,太极拳究竟为何人所创,又是何时所创,这是一个既不能回避又难以定论的问题,长期困绕着太极拳界。目前,主要有以下6种说法:梁朝的程灵洗(安徽黄山)、唐朝的许宣平(安徽歙县)、唐朝的李道子(四川三台)、唐朝的胡镜子(河北高阳)、元末明初的张三丰(湖北十堰)、明末清初陈王廷(河南焦作),2007年8月21日乘第四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赛日,中国武术协会将河南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当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何青龙等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揭牌。2009年8月我国首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坐落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正式对外开放。原地邮局:河南温县赵堡镇邮政支局,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东大街58号,邮编454865。武当派开山鼻祖、道教祖师张三丰,生卒年代不详,据传一陕西宝鸡人,二传辽东懿州人,元延右,67岁的张三丰曾在宝鸡终南山修行,随后在宝鸡金台观修行时,给自己取名“三峰””三丰”,元泰定元年(1324),南下武当,调神九载而道成,道士张三丰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创立了武当内家拳(武当太极拳),明成祖朱棣敕建的道观遇真宫,以奉祀张三丰而著称,太极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元至正十九年自言辞世。金庸小说广为流传,助张三丰成为家喻户晓的武林至尊,但留下的史料并不丰沛,无法完全佐证其行踪,原地邮局:武当山邮政所,地址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太和路28号,邮编442714。
志号 | 2023-14 |
---|---|
(3-1) | 拳术 1.20元 |
(3-2) | 器械 1.20元 |
(3-3) | 推手 1.20元 |
邮票规格 | 40X30毫米 |
齿孔度数 | 13度 |
整张枚数 | 12枚 |
整张规格 | 150×160毫米 |
版 别 | 影写 |
防伪方式 |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
设 计 者 | 王亚平、张帆 |
边饰设计 | 干止戈 |
印 制 厂 | 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 |
计划发行数量 | 套票710万 |
集邮圈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转载或抄袭,将保留追责权